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刘海燕 ‖ 试论《三国志演义》建阳刻本的分化 —— 兼论其与江南刻本的关系


   (原载《现代语文 ● 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



试论《三国志演义》建阳刻本的分化

—— 兼论其与江南刻本的关系

刘海燕


 【作者简介】刘海燕,女,江西萍乡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有《从民间到经典――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生成演变史论》《明清<三国志演义>的文本演变与评点研究》《大学生品读“三言”》《翰墨英风――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闽台客家宗教与文化》(合编)等著作,其中专著《从民间到经典》获福州市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在《中国宗教》《文学遗产》《明清小说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长篇白话小说的创作与批评》、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福建刻书家余象斗的小说评点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福建刻书与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排名第二)。


 【内容摘要】 在明代《三国志演义》版本演变中,福建建阳刻本呈现出多种面貌,版本数量多,文本风格各异。成为明代《三国志演义》版本中独具特色的一枝。本文试图分析这些建阳刻本的文本特点,从文本比较中看出刻本之间的分化,并试图探索《三国志演义》的早期文本面貌。

   

    现存明代二十多个建阳刻本《三国志演义》,在文本风貌上并不统一,除了在小说文本上有署名“静轩”诗、“(花)关索”故事的差别外,叙事文字的繁简各不相同。学术界一般按照文字的繁简将其可以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类[1]。其中繁本有叶逢春本、双峰堂本、郑世容本等;简本有熊清波本、熊佛贵本、黄正甫本等。另外有一些版本则兼有繁本、简本的风格,如费守斋本等。下面就繁本与简本的一些文本差别进一步进行比较。

  首先,卷端题署。在建阳刻本中,很难找出如嘉靖元年序刊本那样工整的题署:“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其中繁本一般会出现“罗贯中”,简本则如熊清波本出现“罗贯中”,其他本几乎都没有出现。而是或出现书坊主名,如乔山堂本题“书林乔山堂梓行”,黄正甫本题:“书林黄正甫梓行”。或出现校正人的姓名。如熊佛贵本,题“翰林/九我/李廷机校正 书林/东涧/ 熊佛贵/梓行”;朱鼎臣本卷端仅题“建邑梓”,后卷七题“古临冲怀朱鼎臣辑 书林梓”。有的学者亦据此否定“罗贯中”作为小说写定者的身份。然而,第一,从现存刻本整体来看,题署为“罗贯中编次”或“罗贯中演义”的刻本还是占多数。第二,建阳刻本卷端也出现了“李廷机”、“朱鼎臣”、“汤宾尹”等校正者的名字,但小说阅读者并没有将小说的创作权归于这些人,这也从一方面可以证明“罗贯中”的著作权。第三,简本题署的零乱和简单,并不说明这些版本存世更早。甚至正好相反,校正者的出现,说明这些版本确曾不同程度地得到过改订。其中最通常的改订便是删减。

  其次,分段的不同。建阳刻本中,繁本的文字与江南本是较为接近的——除了一些大的情节的插增和故事的插入——在分段上,二者也基本一致,大概就是所写的故事情节或细节并不在上一段的末尾交代完毕,而是往往要留下悬念,在下一段的开端再接着叙述,揭开上文的谜底。举例来说:第十二则“袁绍孙坚夺玉玺”,写孙坚藏匿玉玺,袁绍盘问不出只好放行,却暗自去信刘表,让他在路上拦截孙坚。刘表拦截的军队一来,围住孙坚,性命攸关。叶逢春本等繁本与嘉靖元年序本等都是以“性命如何?”提问结束,类似说书人口气,后来的章回小说也往往采用这样的拟话本形式“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引起悬念,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分段方式无疑脱胎于讲史平话,又被历史演义章回体小说所继承。

 

叶逢春本

黄正甫本

嘉靖元年序刊本

背后蒯越、蔡瑁赶来,围孙坚在垓心,性命如何?

后蒯越、蔡瑁杀来,把孙坚困在垓心。却得程普、黄盖、韩当三将死战得出,折兵一半。孙坚连夜引军回转江东。表回荆州以书答知袁绍,刘表自此与孙坚结仇。

背后 蒯越、蔡瑁赶来,把孙坚围在垓心。性命如何?


   而建阳简本《三国志演义》的分段则与此不同,一般事件在一个段落叙述完整,不会留悬念到下一段。这种分段方式似乎更表现为对情节的概说,更偏向于书面文字的风格。


  《三国志演义》建阳刻本的分化还表现为情节的删节。除了(花)关索故事的不同外,简本还删减了部分故事情节。如第十五则“司徒王允说貂蝉”,叶逢春本、嘉靖本等都有皇甫嵩拜见董卓的一段对话,简本中就没有这个故事:


叶逢春本

黄正甫本

嘉靖元年序刊本

毛本

一日,御史中丞皇甫嵩拜于车下,卓曰:“皇甫义真,今日伏我乎?”义真者,嵩之字也。嵩答曰:“安知明公位至于此!”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嵩曰:“昔日嵩与明公皆是鸿鹄,不意明公变为凤凰耳。”卓大笑。曰:“义真怕我乎?”嵩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度方至,谁不敬耶?君为酷法严刑,天下皆惧,岂独嵩乎?”卓又笑。

坞内金银、珠玉、彩帛,不计其数。省台公卿,但见卓出入,皆拜于车下。

忽一日,御史中丞皇甫嵩拜于车下,卓曰:“皇甫义真,你今日服我乎?”嵩答曰:“安知明公位至于此!”卓曰:“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不自知耳。”嵩曰:“昔日嵩与明公皆鸿鹄,不意明公变为凤凰耳。”卓大笑曰:“义真怕我乎?”嵩曰:“明公以德辅朝廷,大度方至,谁不敬耶?君为酷法严刑,天下皆惧,岂独嵩乎?”卓又笑。

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


  第二十一则“刘玄德北海解围”,简本没有穈竺家失火故事和孔融小时故事。但值得注意的是,简本删节这些情节,并没有造成很大的阅读障碍,也没有行文不流畅的感觉,这些故事是写定之初就有,还是后来所加,值得推敲。

  还有,韵文(诏令,奏议,书信等)的缩减。举例来说:如“张飞渭水断桥”中祖龙图的《据水断桥赋》,“诸葛亮计服周瑜”中的《大雾垂江赋》。赤壁鏖兵时的赋都被删掉了。当然这些韵文太过冗长,减缓了小说的节奏,删掉似乎并无不好。其他诏令、奏议,书信缩减处甚多。这种缩减似乎也是无伤大雅的。后来毛氏父子对《三国》文本的修改,重要的一点就是“删削论赞”,简本在此点上似乎可以与毛本暗合。对提高小说的艺术性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细节处的文字删减。如对人物出场描写的删节。第二十则“曹操兴兵报父仇”


1刘晔故事


叶逢春本

黄正甫本

嘉靖元年序刊本

郭嘉荐兴武嫡派子孙,南成息人也。智勇兼全,文武足备。十三岁与母报仇,杀仇人头拜墓,二十余岁在扬州席上砍杀刚强郑宝,名闻淮海。姓刘,名晔,字子阳。

郭嘉荐光武宗派刘晔,字子阳。

郭嘉荐光武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也。智谋兼全,文武足备。十三岁与母报仇,手杀仇人头,拜于墓前。二十余岁在扬州席间,砍杀刚强郑宝,名闻淮海。姓刘,名晔,字子阳。


 再如对战斗场景描写的缩略:

 2关羽战管亥


叶逢春本

黄正甫本

嘉靖元年序刊本

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一匹马早先飞出,乃蒲州解良人也。文读《春秋左氏传》,武使青龙偃月刀。云长迳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正如燕雀之物而慕冲天之栖,犬羊之蹄而移近日之步,势不可为也。量管亥怎敌云长,数合之中,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齐出,两条枪杀入贼阵,玄德驱军操鼓掩杀。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引关、张赶杀到城边,如猛虎入犬羊之群,纵横不可当也。

管亥提刀便杀,关羽来迎,战不数合斩了管亥。太史慈、张飞杀人贼阵。玄德引军掩杀。

管亥忿怒直出。太史慈却待向前,一匹马早先飞出,蒲州解良人也。文读《春秋左氏传》,武使青龙偃月刀。云长径取管亥,两马相交,众军大喊。正如燕雀之物而慕冲天之栖,犬羊之蹄而移近日之步,势不可为也。量管亥怎敌云长,数十合之中,青龙刀起,劈管亥于马下。太史慈、张飞两骑齐出,双枪并举,杀入贼阵,玄德驱军鼓噪掩杀。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引关、张赶贼,杀到城边,如猛虎入犬羊之群,纵横不可当也。


  从上可见,简本对文本进行的这些删改,尽管不能排除是为了商业上减省投资成本的需要,但其删改原则与毛本有些是可以相通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小说艺术上的发展。


  建阳刻本与江南刻本,虽然是按照地域划分为两大类别,但从文本面貌上看,二者之间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里,我想以差不多同时间出现的不同地域的版本的同异比较,来揭示其中的联系。其中,差别部分,学者阐述较多,兹不赘述,下文多比较二者之同。

  叶逢春本与嘉靖本。众所周知,这是现存两个最早的刻本,都刻于嘉靖年间,前后相差不过二十多年。这两个版本文字风格相接近,文字雅化,并且文本中都没有(花)关索故事。至少是代表嘉靖年间的一种文本风貌。不过,叶逢春本在小说的后半部分文字与嘉靖本出入甚多。可作如此推测,叶逢春本很可能是受到嘉靖元年序刊本影响的一个文本,书坊主在刻印之时,有过一些雅化的修改,甚至加入署名“静轩”诗等,但这种修改并没有贯穿始终,比如“诸葛亮一擒孟获”一节就显得格外的简单。

  周曰校本与熊清波本、双峰堂本。周曰校本与余象斗刊刻的双峰堂本则前后相差不到一年,而且在这两个万历年间刻本中,一个最早出现关索故事――周曰校本,一个最早出现“花关索”故事——双峰堂本。故一般都将周曰校本和双峰堂本作一比较,并从此推断出(花)关索故事的插增是商业竞争的结果。那么周曰校本和熊清波本之间有什么可比性呢?熊清波本的刊行时间与周曰校本相差大概四、五年左右。是现存有确切刊印时间的最早的建阳简本。其中却出现了与周曰校本相同的几处文字。

  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和汤宾尹本。这后两个版本的刊行世代,目前尚难确定。不过,这几个版本的对比,可以看出江南刻本与建阳刻本在插增诗歌上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汤宾尹本虽然也是敦请名士修订,其插增的诗歌却明显的比较粗俗。


  一般,在建阳刻本的卷名上,大部分打上“京本”的标签,意味着这些书坊的坊刻本也在用雅化的风格包装自己,并借“京本”的招牌来得到更多读者的认同。另外,还有就是,众多刻本都提出的“古本”、“旧本”、“古板”的问题。

  早在嘉靖元年序刊本中,就出现了一条让人推敲的小字注:在第一百十九则“张松反难杨修”中有《孟德新书》被曹操所毁,是毁“板”还是毁“书”的问题。见下表:


叶逢春本

黄正甫本

嘉靖元年序刊本

曹曰:“莫非古人与吾合否?”遂命破板烧之(注:至今此书不传于世)

操令破板焚之。

操曰:“莫非古人与吾暗合欤?”遂令扯碎其书烧之。

 


汤宾尹本

乔山堂本

周曰校本

曹曰:“莫非古人与吾合否?”遂令破板烧之(至今此书不传于世)

操令破板焚之。

操曰:“莫非古人与吾暗合否?”遂令扯碎其书烧之。

 


朱鼎臣本

熊清波本

郑少垣本

操令破板焚之。

操令破板烧之。

操曰:“莫非古人与吾合否?”遂令破版焚之(注:至今此书不传于世)


  此处,嘉靖本的小字注为:“柴世宗时方刊板,旧本书作板,差矣。今《孙武子》止有魏武帝注。”后来周曰校本的注释中有“考证”条:“《孟德新书》不可考,今《孙子兵法》有魏武帝注,疑即此书。至柴世宗时方有刊板。旧本《三国志》。”

  此处建阳刻本大都为“板”,符合提到的“旧本”的文字面貌。那建阳刻本是不是就是此处所提的“旧本”呢?

  周曰校本是现存第一个使用“古本”来题名的《三国》刻本。周曰校本全称《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在周曰校本中,除了出现上文的“旧本”外,还出现了“古本”、“新旧本”的注释:

  卷四“玄德风雪访孔明”,第二次来隆中,刘备看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转过小桥,口诵《梁父吟》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空中乱雪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想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白发银丝翁,岂惧皇天祐。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有“考证:古本作‘盛感皇天佑”[3]

  卷十一《姜维洮西败魏兵》:“考证:传内四将,新旧本皆不载姓名,及考《三国志》史传,方有姜维在洮水杀了魏将张明、刘达、朱芳等十馀人,盖即此四人也。”

  余象斗在刊刻书的时候,也用“古本”来招徕读者,双峰堂本刊刻封面非常醒目地标明:“谨依古板,校正无讹”。他所指的“古本”是果有其本还是伪托捏造呢?

  在明代刻本公开提出“古本”的影响下,学术界一直都在致力于追索《三国志演义》最早的原本或祖本,孙楷第《〈三国志平话〉与〈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一文,根据所见嘉靖元年序本的结构,说它“原本或者是《三国词话》,也未可知”。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中以《徐文长佚稿》中的《吕布宅诗序》为证:“始村瞎子习极俚小说,本《三国词话》,与今《水浒传》一辙,为弹唱词话耳。”认为“孙说似可信”。那么除了这样一种词话体外,《三国志演义》写定之初,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文本面貌呢?在此,作以下推测:

 1写定本脱胎于平话,是对平话的扩写,由于目前所存平话极为简略,可能这种扩写更多借鉴的是当时的“说三分”。“在小说艺术未臻完美之前,长篇著作是很难著手的,只有跟了历史的自然演进的事实写去,才可得到了长篇。”(《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

 2写定本亦有不少是直接抄自史书的文字,包括论赞,诏令等,但并不太多,后来的江南刻本在雅化之时,又加入不少。

 3写定本有一套类似平话上场诗一样的诗歌韵文系统,但署名“静轩”诗这样大规模、整齐地移入肯定后来增插。

 4. 写定本中很可能有“关索”这样一个并不很出众的战将,而将其于关羽之子结合起来,是后来改定者的功劳。

  会不会有一种这样的写定本,比目前存在的建阳简本更为复杂,带有关索此人,却没有署名“静轩”的诗歌,后来经历各种改定,形成目前众多刻本的风貌?

  如果说推测带有太多假设的成分的话,那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建阳刻本《三国志演义》文本中,保留的最初写定本的痕迹还是更多一些。

 

 

参考文献:

 1《三国志平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第1辑

 2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续辑》2005年版

 3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1995版

 4《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余象斗刊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第23辑;

 5周兆新编:《三国演义丛考》,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7月版

 6陈翔华:《三国志演义纵论》,台湾文津出版社2006年9月版

 7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白话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注:



 [1] 当然,二者之间还互有交叉。为了行文方便,仍采纳这一分法。

 [2] 亦无皇甫嵩故事,此皇甫嵩故事是否与《平话》中皇甫嵩挂帅征讨黄巾军有关?

 [3] 余象斗本、乔山堂(刘龙田)本、熊清波本同古本。




        文章摘自:《文本研究与文化阐释的维度》  刘海燕著,人民出版社,201年9月第1版

      转载时间:2024年05月02日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