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周文业 ‖ 《三国演义》“演义”系列:早期版本研究(三)



《三国演义》“演义”系列:早期版本研究

(三)

周文业


3b1614e118ad27848ec59ee56b687a1e_171284355516cffd

 作者  周文业

 

 【作者简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数字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唐藤中日三国文化交流与旅游推进中心副会长。从事《三国演义》版本研究多年,连续18次策划主办《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代表作有《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史对照本》(周文业主编 邓宏顺编著)、《三国演义、三国志对照本》(许盘清 周文业 整理)、《红楼梦版本数字化研究》等。1968年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1970-80年山西太原无线电六厂副总工程师,1980-1995年山西太原电子研究所总工程师。1995-2005年任首都师范大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数字校园建设中心主任。

 

7.夷白堂本研究

 

    夷白堂本是《三国演义》版本中很特殊的版本,它最大特点是版本尺寸很小,可谓“袖珍本”,可能是为文人出门放入书箱中便于携带,或称“巾箱本”。

  此本属于“演义”系列,日本中川谕先生曾对此本文字做了仔细比对和分析[1],主要结论和演化如下:

  l  夷白堂本非常接近周曰校本,和周曰校本关系特别密切。

  l  夷白堂本的成书时间晚于周曰校本,但比起周曰校本,夷白堂本更接近嘉靖元年本,形态更为古老。

  l  夷白堂本不是以周曰校本为底本,有可能是周曰校本和夷白堂本以相同的底本为基础各自成书。

  l  夷白堂本所属系统为“演义”系列较古老的版本。

   

周文业3-01  QQ截图20240416220526



   本文研究证明中川先生看法是正确的,夷白堂本是属于“演义”系列,文字接近周曰校乙本,但有些地方又和“志传”系列接近,因此是个很值得研究的版本。下面对此本几个主要特点做简单分析。

 (1)书名

   前一节曾详细分析了《三国演义》书名,其中“志传”系列最早刊本叶逢春本书名有两种,即《通俗演义三国志史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这两种书名的区别是:第一种是“通俗演义”在前,“三国志(史)传”在后,是多数“志传”系列书名;第二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接近多数“演义”系列书名。

  而夷白堂本书名各卷不同,统计下来一共有5种,每卷的书名如下,省略了前面的“新镌”二字。


 

周文业3-02  QQ截图20240416220526


1)“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卷二。

  l  缺卷一,可能与此相同,应该是此本最初的书名。

  l  可能是其底本的书名。

  l  “通俗演义”在前,“三国志传”在后,和“志传”系列书名相同。

  l  此书名只此一例,以后就做修改,改用“便览”。

 2)“通俗三国演义便览”,卷四、五、十、十一、十七、十八、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

 l  有9卷采用此书名,是使用最多的书名。

 l  将“演义”和“三国”互换,可能觉得“三国演义”比“演义三国”更顺。

 l  “三国演义”也是目前中国常用书名。

 l  增加“便览”是为突出此本开本小,便于携带阅览之意。

3)“通俗演义三国志便览”,卷七、八。

 l  和前一书名相比,又恢复“演义”在前,“三国”在后。

 l  和第一种书名“通俗演义三国志传”相比,只是把“传”改为“便览”,因此可认为是这两种书名的折中,或过渡。

 4)“通俗演义三国便览”,卷十六、二十、二十一。

  l  和前一书名“通俗演义三国志便览”相比,少一个“志”字。

  l  可认为是编写时疏忽遗漏了“志”字。

 5)“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卷十九。

  l  是5个书名中唯一“三国志传”在前,“通俗演义”在后的书名。

  l  和“演义”系列周曰校本等书名完全相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夷白堂书名转变过程如下:

 1)开始卷二书名“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和“志传”系列书名相同,开始书名一般抄写者不会改变,因此可能就是其底本书名。

 2)卷四开始为突出此本便于携带阅览,将“志传”改为“便览”,再把“演义”和“三国”互换,成“通俗三国演义便览”,为全书使用最多的书名。

 3)卷七是前两种书名的综合,先恢复了卷二开始的书名,但把“传”改为“便览”,成“通俗演义三国志便览”。

 4)卷十九又出现了“演义”系列常用的书名“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从夷白堂书名的演变看,很有规律和特点:

 l  卷二开始是“志传”书名的“通俗演义三国志传”。

 l  卷四开始改为“便览”,成最多的书名“通俗三国演义便览”。

 l  卷十九又出现“演义”系列书名“三国志传通俗演义”。

 (2)关羽之死

 前面曾详细分析指出《三国演义》各种版本对于关羽之死描写有很大差异。

 关羽之死的描写差异主要在于用词,有的版本用词对关羽不敬,称为“首级”等,有些版本明显用词有所敬畏,改称“英灵”“归神”等。

 根据各种版本上述词语差异,这些版本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志传”全部繁本,用词不敬,全部是“首级”等,是一个极端。

 第二类只有嘉靖元年本一种,用词全部十分敬畏,全部“首级”都改为“英灵”“归神”。

 第三类是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用词有所敬畏,部分“首级”改为“英灵”。

 夷白堂本属于第三类。

 关羽之死各种版本的文字差异总共有22项,其中有些夷白堂本没有,夷白堂本有以下9项。

 夷白堂本关羽之死描写有如下特点。

 9项统计中夷白堂本和叶逢春本相同,对关羽不敬的有5项,占一半多。

 根据这9项统计,“演义”本可分为四类:

 1)夷白堂本和周曰校乙本完全相同,最接近叶逢春本。

 2)夏振宇本和周曰校甲本完全相同,属于中间一类。

 3)朝鲜活字本最接近嘉靖元年本,单独一类。

 4)嘉靖元年本彻底修改,单独一类。


 

周文业3-03  QQ截图20240416220526


 从版本演化来看,各种版本的演化如下:

 l  肯定是全部对关羽不敬的“志传”系列叶逢春本在前。

 l  全部修正了对关羽不敬的嘉靖元年本应该在最后。

 l  而对关羽有的不敬、有的修正的各种版本居中。

 l  其中夷白堂本和周曰校乙本最接近叶逢春本,也是修正最少的版本,应该是“演义”系列中的早期刊本。

 (3)关索故事描写

  前面曾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演义”系列(除嘉靖元年本外)和“志传”系列简本在诸葛亮南征插入的关索故事,其中夷白堂本描写基本和其他“演义”系列相同,但第一百七十九则“诸葛亮六擒孟获”中略有不同。

  这段描写是写祝融夫人和蜀军将领作战,各种版本这段描写可分以下三类。

 1)各种简本描写:关索先出战,被祝融夫人飞刀击落马下,马忠、张嶷听得关索被擒出马相救,也被擒。因此是三人出战都被擒。后祝融夫人被擒后,三将都被放,故事中对关索的描写都很合理。

 2)周曰校本等描写:不是关索先出战,而是张嶷先出战,他被祝融夫人飞刀击落马下,张嶷、关索被擒,这里关索未出战也被擒,不合理。马忠听得张嶷等被擒出马相救,也被擒。但后来释放时只有张嶷、马忠,而没有关索,又明显不合理。

 3)夷白堂本描写:张嶷首先出战和周曰校本相同,但他不是和“关索”同时被擒,而被蛮兵“用索”执缚去了。而马忠听得张嶷等被擒,出马相救后也被擒。后来释放时也只有张嶷、马忠,关索从始至终都没有出战,也没有被擒,因此释放人中也就没有关索,这很合理。

  三种版本描写差异列表如下。


周文业3-04  QQ截图20240416220526


  三本描写差异:

  l  首先出战:简本先出战的是关索,而周曰校本和夷白堂本先出战的是张嶷。

  l  首先被擒:简本描写先是关索被擒,周曰校本是张嶷、关索同时被擒,夷白堂本只是张嶷“用索”被擒,没有关索。

  l  后被擒人员:简本关索被擒后,马忠、张嶷也被擒。周曰校本是马忠听得张嶷等被擒,去救也被擒。夷白堂本是张嶷被擒后,马忠出救也被擒,而关索没有出战,也就没有被擒。

  l  被擒和释放人数:简本被擒是三人,释放也是三人,很合理。周曰校本被擒是三人,但释放是二人,不合理。夷白堂本被擒是马忠、张嶷二人,没有关索,释放也是二人,也很合理。

  三本描写差异分析:

  l  简本描写都很合理,关索先出战被擒,马忠、张嶷相救也被擒,三人被擒,三人释放。

  l  周曰校本、夷白堂本不是关索出战,而是张嶷出战,这也可以。但周曰校本写张嶷、关索二人被擒,关索未出战也被擒,明显不合理。夷白堂本写张嶷“用索”被擒,关索未出战也未被擒,也很合理。

  l  简本写马忠出马相救,马忠和张嶷一起被擒。周曰校本和夷白堂本都是马忠听得“张嶷等”被擒。周曰校本因为前面是写张嶷、关索二人被擒,因此后面称“张嶷等”被擒,“等”是指这二人还合理。但夷白堂本只有张嶷“用索”被擒,但后面又称“张嶷等”被擒,“等”字就不合理了。

  因此三本描写合理性分析:

  l  简本描写是三人出战、三人被擒、三人释放,都很合理。

  l  周曰校本开始只是张嶷一人出战,但后面却是关索、张嶷二人被擒,关索冒出来明显不合理。后来马忠也被擒,因此被擒是三人,但最后释放只有二人,明显不合理。

  l  夷白堂本描写也是张嶷一人出战,张嶷“用索”被擒,马忠出救也被擒,因此被擒是二人,关索未出战,最后释放也只有二人,很合理。但夷白堂本描写只有张嶷一人被擒,后面又称“张嶷等”被擒,加“等”字不合理。

  从合理性总结:

  l  简本描写三人出战、三人被俘、三人释放,简本是三本中描写最合理的。

  l  周曰校本描写关索未出战却被擒不合理,结果变成三人被擒,但最后又二人释放,又一次不合理。周曰校本是三本中描写最不合理的。

  l  夷白堂本描写关索未出战、未被擒、未释放,都很合理。张嶷“用索”被擒也很合理。只有“张嶷等”被擒,加“等”字唯一不太合理。夷白堂本合理性在三本中居中。

  周曰校本、夷白堂本关索故事的关系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它们是兄弟关系,有共同祖本,各自从共同祖本演化而来。另一种可能是它们是父子关系,一本在前,一本在后。

  第一种可能,周曰校本在前,夷白堂本在后,或它们有共同祖本各自演化。周曰校本(或共同祖本)描写是张嶷一人出战,但是关索、张嶷二人被擒,明显不合理。夷白堂本发现周曰校本(或共同祖本)不合理后,将“关索”改为“用索”就合理了。但夷白堂本后面称“张嶷等”被擒就不合理了,可能是夷白堂本只改了前面的“用索”,没有注意后面的“张嶷等”,因此未改。

  第二种可能,夷白堂本在前,周曰校本在后,或它们有共同祖本各自演化。夷白堂本(或共同祖本)是张嶷一人出战,后“用索”被擒很合理,没有关索,但后来称“张嶷等”被擒明显不合理。周曰校本修改了夷白堂本(或共同祖本),增加了关索,改为张嶷、关索二人被擒,后面“张嶷等”被擒就合理了。但周曰校本前面是张嶷一人出战,后面是张嶷、关索二人被擒,就明显不合理了。可能是周曰校本想在此处插入关索,但没有注意前面是张嶷一人出战,而后面却写成了张嶷、关索二人被擒,结果加马忠就成三人被擒,但最后又写成二人释放。因此周曰校本是一错再错,出现了矛盾。

  总体来看,简本有关索都合理,没有任何问题。夷白堂本没有关索也基本合理,只有“张嶷等”一处小瑕疵。而周曰校本问题最多。

  周曰校本和夷白堂本关系,是夷白堂本改正了周曰校本错误,还是周曰校本想插入关索,但编写不仔细,结果出了很多错误。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不好判断。

  至于简本和周曰校本、夷白堂本关系,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还是有共同祖本,也不好判断。

  表面看,周曰校本、夷白堂本文字都各有不合理处,而简本都很合理。因此可能是周曰校本、夷白堂本在前,简本在后,简本发现周曰校本和夷白堂本各有错误,做了修改,最完整。

  但一般来说,简本是删节本,不会对文字做如此认真地修改。

  但如简本在前,周曰校本、夷白堂本在后,本来简本描写很合理,为何周曰校本、夷白堂本要各自做不同修改?还各自都有不同的错误,是否是修改中发生的错误?这也不好解释。

  对各种版本中关索故事的统计,总共有18处关索故事,其中简本18处全部都有,周曰校本少5处。是原本有18处,周曰校本删除了5处,还是原本只有13处,是简本增加了5处,还很难判断。

  《三国演义》版本编写和演化很复杂,很多问题至今无法圆满解释,关索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例,关索故事是《三国演义》版本至今没有很好解释的问题之一。

 (4)文字接近周曰校本

  日本中川谕先生对夷白堂本文字做了仔细分析。经日本中川谕先生对夷白堂本文字比对[2],夷白堂本文字非常接近周曰校本,但有些文字又和嘉靖元年本相同,因此中川谕先生看法是:比起早先发行的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夷白堂本保留了更古老的形态。所以尽管夷白堂本与周曰校本关系密切,但是夷白堂本应该不是以周曰校本为底本。有可能是周曰校本和以相同的底本为基础各自成书的。

  通过以下的文字比对分析,夷白堂本的文字最接近的是周曰校乙本。

  前面分析,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的修髯子(张尚德)《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撰写时间都是“嘉靖壬子”,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有共同祖本即嘉靖壬子本。

  而夷白堂本文字很多和周曰校本相同,第一章版本整体专题分析中也指出,夷白堂本在7个项目中都和周曰校本、夏振宇本相同。虽然夷白堂本因为缺卷首和卷一,无法判断是否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引》,即此引言的撰写时间。但根据以上文字分析,夷白堂本很可能和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属于同一类,其祖本也是嘉靖壬子本。

 

周文业3-05  QQ截图20240416220526

 

 (5)夷白堂本总结

  夷白堂本属于“演义”系列的袖珍“巾箱本”,文字做了很多删节,但它在很多处和其他“演义”本不同,此处分析了其中的三个问题。

  第一是书名,夷白堂本书名各卷不同,其中卷二的书名“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和“演义”系列书名“三国志(传)通俗演义”不同,而和“志传”本相同。

  第二是关羽之死,“志传”本叶逢春本对于关羽之死全部称“首级”,“演义”嘉靖元年本将“首级”全部改为“英灵”,而夷白堂本有一半和“志传”本一样,保留为“首级”,在“演义”系列里最接近叶逢春本。

  第三是关索故事,在“诸葛亮六擒孟获”中,夷白堂本只是张嶷“用索”被擒,关索并未出现。而周曰校本是张嶷一人出战,但却和关索二人被擒。

  另外,经文字比对,夷白堂本在关羽之死等文字中最接近周曰校本,可能和周曰校本、夏振宇本属于同一类,其祖本也是嘉靖壬子本。

  但在第一百七十九则“诸葛亮六擒孟获”的关索故事中,夷白堂本文字和周曰校本不同,理论上可能是夷白堂本对周曰校本文字做修改,但也可能是周曰校本对夷白堂本文字做修改。

  最关键是夷白堂本书名和现有“演义”版本书名都不同,尤其是现存开始卷二书名“通俗演义三国志传”和“志传”系列书名相同。如此本底本是现有“演义”系列书名,就没有必要去改变。

  综上所述,夷白堂本从整体上看肯定属于“演义”系列,它和其他各种“演义”系列版本肯定有共同祖本。但夷白堂本和其他“演义”系列的版本又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些都说明夷白堂本不是”演义”系列中简单的删节本,还有其特殊性,它是“演义”系列中最接近“志传”系列的版本,其底本不是目前所知的任何“演义”系列版本,是个未知的版本,此本很可能保留了一些“演义”系列祖本的形态,其版本价值就在于此,因此很值得仔细研究。

  夷白堂本一直没有影印出版。陈翔华先生主编《三国志演义古版汇集》计划收入此本,经日本金文京先生的多方努力联系,夷白堂本收藏单位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同意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夷白堂本的影印本。因为夷白堂本是袖珍巾箱本,书边缘很窄,装订时常压住了最里面一行,为此庆应义塾大学将此本拆开复制,这样就很清楚了。为此要感谢金文京先生和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8.嘉靖元年本、周曰校本圈发研究

 

(1)周甲本、周丙本圈发情况 

  圈发是我国古代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标识符号,它采用在汉字的四角加圈或点的方式来注明汉字的声调。古代汉语中用同一个字表示的字,有时由于字义变化,读音会有所不同。这在古书里叫作“破读”。而破读的注音方式就称为“圈发”。圈发标注方法的好处:一是它提醒人这个字有特别的复式用法,二是它不增加总字数,不增加认、写学习上的负担。

  嘉靖元年本每个破读字都有圈发。而周曰校本在一些破读字的四角,偶尔也有表示声调的圈发,只因数量少,过去罕为人知。周曰校甲本(以下简称“周甲本”)中的“圈发”是日本金文京先生首先发现的,我曾两次陪他到社科院图书馆考察此本,他每次都做了详细的记录,2013年8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研讨会上,金先生对周甲本和周丙本的圈发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


周文业3-06  QQ截图20240416220526


 (2)各种版本圈发情况

  金先生比较了卷六、七、九周甲本和周丙本圈发,我又比较了卷九前6回(第161—166回)嘉靖元年本、周甲本(利用金先生统计结果)、周乙本和周丙本四种版本的圈发,结果如下。


周文业3-07  QQ截图20240416220526


 以下统计为卷九前6回(第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六回)。

 1)嘉靖元年本

 l  每字都有圈发,圈发最多;

 l  共计有223个圈发。

 2)周甲本

 l  圈发最少;

 l  只有20个,占嘉靖元年本223个的9%;

 l  周甲本有,周乙本、周丙本无的8个。

 3)周乙本

 l  圈发较多,仅次于嘉靖元年本;

 l  共有147个,占嘉靖元年本223个的65.9%

 l  周甲本有,周乙本必有;

 l  周甲本无,周乙本有的147个。

 4)周丙本

 l  圈发较多,比周乙本少,比周甲本多;

 l  共有52个,占嘉靖元年本223个的23.3%;

 l  嘉靖元年本、周乙本、周丙本有,周甲本无有的52个。

  圈发按照数量排队:卷九前6回(第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六回)嘉靖元年本有圈发最多有223个,三种周本圈发都少于嘉靖元年本,其中,周乙本圈发最多147个,周丙本其次52个,周甲本最少20个。圈发数量多少排序为:

  嘉靖元年本—周乙本—周丙本—周甲本

  各版本圈发相互关系:

 l  嘉靖元年本和其他版本相比:圈发最全,只要该有圈发的,几乎全部都有,即所有其他版本圈发,嘉靖元年本几乎都有。只有一例嘉靖元年本16b4“分”无圈发,而周甲、乙、丙本都有圈发。

 l  周甲本有,周乙本、周丙本无的8个。

 l  周乙本有,周甲本无的135个。

  圈发是非常仔细的事,要特别注意加以标记,刻工要在字上刻圆圈,也非常费事。从目前情况看,圈发只可能是原本比较完整,翻刻本越翻刻越不注意,因此越来越少,而不会是越来越多。因此一般来说,应该是圈发多的版本在前,圈发少的版本在后。

 (3)从圈发看三种周曰校本之间关系

  周乙本圈发多,周丙本圈发少。中川先生从插图分析,也是周乙本插图精细,有画工姓名,而周丙本插图粗糙,没有画工姓名。因此周丙本肯定是周乙本的翻刻本。

  关键是周甲本和周乙本之间的关系。

  周乙本的圈发多,周甲本的圈发最少,而且周乙本有135个圈发周甲本无,如果按照上述情况,圈发是翻刻版本圈发少,似乎可能是周乙本在前,周甲本在后。

  但是要注意,金先生发现卷九中,也出现8例。周甲本有圈发,而周乙本、周丙本无圈发。这样,如果是周乙本在前,周甲本在后,就只可能是周甲本既减少了一些字的圈发,又增加了8个字的圈发,这种可能性不大。

  因此,周甲本有8个圈发周乙本无,而周乙本又有135个圈发周甲本无。这矛盾情况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周甲本在前,周乙本要在周甲本基础上,再根据共同底本补充135个圈发,这似乎不太可能。


周文业3-08  QQ截图20240416220526


  

第二种可能是,周乙本在前,周甲本要删除周乙本135个圈发,再补充了8个圈发,这似乎也不太可能。


周文业3-09  QQ截图20240416220526

 

  第三种可能是,周甲本和周乙本之间并没有关系,它们都不是初刻本,它们都是从一个共同底本翻刻而来的,就是说它们有共同的底本,即金文京先生所说内府本,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嘉靖壬子本。

  至于此共同底本的圈发又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此共同底本和嘉靖元年本一样,每个破读的字都有圈发。如是这样,卷九前6回(第一百六十一至一百六十六回)周甲本只保留了20个圈发,而周乙本保留了147个圈发,周丙本只保留58个圈发。

  另一种可能是此共同底本根本没有圈发,各种周本各自加圈发,所加的不同,导致各本圈发不同。因为虽然嘉靖元年本每个破读字都有圈发,因此共同底本可能根据嘉靖元年本加圈发。但嘉靖元年本是官刻本,现在看到的嘉靖元年本未必是真正的嘉靖元年刻本。陈翔华先生就一直认为现在的嘉靖元年本是复刻的,因此做了很多修改。我仔细分析关羽之死,发现嘉靖元年本对关羽之死修改最彻底,所有“首级”全部改为“英灵”,而周曰校本等版本则有的改,有的没有改。因此真正嘉靖元年本可能也没有圈发,是官刻时破读字逐字加圈发。这样各种周曰校本共同底本也可能没有圈发,是各种周曰校本各自加了圈发。

  理论上两种可能都存在,目前资料还是无法判断。

 

周文业3-10  QQ截图20240416220526

 

  无论周曰校本底本是否有圈发,因为周甲本和周乙本圈发不同,因此它们就肯定不是一个书商所刊刻,因为一个书商毫无必要刊刻两次不同圈发的周曰校本。

 

9.三种周曰校本关系研究

 

 (1)三种周曰校本

  周曰校本现存有三种:

  l  无图的周曰校甲本

  目前只有社科院文学所保留一部残本。2008年韩国发现一部朝鲜翻刻本,据韩国朴在渊先生2010年研究,此本和社科院文学所保留的周曰校甲本残本,文字完全相同。在没有发现全本的周曰校甲本之前,可以暂以朝鲜翻刻本代替周曰校甲本进行研究。但不能保证两本文字完全相同,因此研究中也必须予以注意。

  l  有图的周曰校乙本

  耶鲁大学保留一部完整的周乙本,中川谕先生2012年曾亲自去耶鲁大学考察,完整复制了此本。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各保存一部残本。

  l  有图的周曰校丙本

  原北平图书馆藏本(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内阁文库、蓬左文库都各保留一部完整的周曰校丙本。丙本和乙本有几乎相同的插图,很明显是复制乙本。其文字也基本和乙本相同,只有个别文字不同。

  三种版本中,周曰校丙本是周曰校乙本的翻刻本,一般没有异议。但周甲本和周乙本是什么关系就有争议了。

  周甲本和周乙本有如下几处不同。

  l  封面

  周乙本有一个封面,而周甲本和周丙本等都没有此封面。周乙本封面,分上、下栏。下栏左右两旁竖书大字“全像三国/志传演义”书名,这里清楚写明“全像”就是指此本有插图。

  但现存周甲本和朝鲜翻刻本缺封面,不知是否也有“全像”二字。但周乙本“引言”中也有“全像”二字。

  l  识语

  周乙本封面上栏有书坊主人周曰校的识语,介绍这部书的有关情况:

  是书也,刻已数种,悉皆讹舛,茫昧鱼鲁,观者莫辨。予深感焉。辄购求古本,敦请名士,按鉴参考,再三雠校,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如牖之启明,标之示准。此编之传,士君子抚卷,心目俱融,自无留难,诚与诸刻大不侔矣。览者顾諟书而求诸,斯为奇货之可居。

  万历辛卯秋月,周曰校谨识。

  周乙本此识语中最关键的话是:“俾句读有圈点,难字有音注,地理有释义,典故有考证,缺略有增补,节目有全像。”这里同时说道此书的六大特点,即圈点、音注、释义、考证、增补和全像,这六个特点是一并列出的,“全像(插图)”列为最后一项。前五项在周甲本中都有,唯独周甲本没有插图,是否是周乙本增加了插图不得而知。

  无图周甲本唯一的残本缺封面,朝鲜翻刻本也没有封面。

  l  引言标题

  在《三国演义》“演义”系列的早期版本中,有一篇修髯子(张尚德)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此引言的标题在几种版本和几种周曰校本中是不同的。

  在嘉靖元年本、夏振宇本、朝鲜翻刻本(周甲本)中,引言的标题都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引”,只有周乙本和周丙本增加了“全像”二字,为《全像三国志通俗演义引》。

l  题署“音释”

  周曰校三种版本的题署也略有不同,朝鲜翻刻本(即周曰校甲本)题署增加了一行“晚学庐陵叶才音释”,这是其他周曰校本所没有的。这表明完成“音释”的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叶才。但可惜我查遍吉安县志,在明代没有查到“叶才”此人,否则可以根据其生平判断其增加“音释”的时间。所有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都有双行小字的注音,即“音释”。

  但为何只有周甲本有此行题署,而周乙本、周丙本和夏振宇本等其他版本都没有?既然周曰校本和夏振宇本都有音释,音释就应该是它们共同底本就有的,即嘉靖壬子本就有。周甲本保留了,而周乙本不知为何删除了此题署。


 

周文业3-11  QQ截图20240416220526

       

 (2)两种周曰校本关系——共同祖本可能性最大

  三种周曰校本中,周丙本肯定是翻刻周乙本,主要问题是周甲本和周乙本之间关系。理论上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周甲本在前,周乙本在后。

  第二种可能是,周乙本在前,周甲本在后。

  第三种可能是,周甲本和周乙本有共同的底本。

  下面从多角度分析,两本有共同祖本可能性最大。

   1)插图——无法判别

   周甲本无图,周乙本有图。

   第一种可能是:无图周甲本在前,周乙本插图是后加的。


周文业3-12  QQ截图20240416220526



         第二种可能是:有图周乙本在前,周甲本删除周乙本插图。



周文业3-13  QQ截图20240416220526

 

  第三种可能是:周甲本和周乙本之间并没有关系,它们都不是初刻本,它们都是从一个共同底本翻刻而来的,就是说它们有共同的底本,即金文京先生所说内府本,也就是嘉靖壬子本。而此共同底本很可能和嘉靖元年本一样,没有插图。周甲本没有插图,周乙本补充了插图。


周文业3-14  QQ截图20240416220526


  三种可能都存在,只从插图无法判别其关系。

  2)圈发——共同祖本

 前面介绍过:

  l  周甲本:有20个圈发,其中8个圈发周乙本无。

  l  周乙本:有147个圈发,其中135个圈发周甲本无。

  因此,从圈发看,周甲本、周乙本相互没有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而是兄弟关系,它们有共同底本可能性最大。

 3)黄承彦诗——共同祖本

  前面介绍过,周曰校乙本第四卷第十三则(总第七十四则)“玄德风雪访孔明”中,在黄承彦口颂《梁父吟》【考证】称“古本作‘盛感皇天佑’”。

 l  周曰校乙本:“岂惧皇天佑”

 l  周曰校甲本:“岂惧皇天漏”

  两本都将“盛感”改为“岂惧”,但周乙本保留了“皇天佑”,而周甲本将“皇天佑”改为“皇天漏”。

  第一种可能:周乙本在前,保留了“皇天佑”,将“盛感”改为“岂惧”。周甲本在周乙本修改基础上,再将“皇天佑”改为“皇天漏”,有这种可能。

  第二种可能:周甲本在前,把“盛感皇天佑”改为“岂惧皇天漏”。周乙本保留了周甲本将“盛感”改为“岂惧”,又将周甲本修改的“皇天漏”恢复为“皇天佑”,这要恢复原本文字,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第三种可能:周甲本、周乙本共同祖本将“盛感”改为“岂惧”,周乙本保留了共同祖本“皇天佑”,而周甲本将“皇天佑”改为“皇天漏”。周甲本、周乙本分别修改,可能性较大。

  4)“普静”“普净”——共同祖本或周乙本在前

  第一百五十三则“玉泉山关公显圣”关羽死后来到玉泉山,见到一个禅师,此人的姓名周甲本和周乙本略有不同。

  周乙本从始至终都是“普静”,和叶逢春本相同,和嘉靖元年本的“普净”不同。

  周甲本开始和周乙本、叶逢春本相同,也是“普静”,但后面又改为“普净”,和嘉靖元年本相同。

  关于关羽之死的描述,因为叶逢春本描写对关羽多有不敬,而嘉靖元年本都很恭敬。因此叶逢春本描写是原本文字,而嘉靖元年本是修改后的。

  这样从“普静”“普净”看来,理论上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周甲本在前,先是“普静”,后改为“普净”;而周乙本全部再将“普净”改回“普静”。这样修改太复杂,可能性很小。

  第二种可能,周乙本和叶逢春本“普静”在前,周甲本先是“普静”,后改为“普净”在后。这种可能性也存在。

  第三种可能,周甲本、周乙本没有承继关系,而有共同祖本,始终是“普静”,周乙本也如此,而周甲本开始是“普静”,后改为“普净”。这种可能性最大。

  5)“颜良安在”“云长安在”——无法判别

  关羽死后来到玉泉山,与禅师普静有一对话,关羽先称“还我头来”,周乙本中禅师回应为“颜良安在”,而周甲本禅师回应为“云长安在”。

  周甲本、周乙本两种回应都有道理,无法判别两本先后。

  6)4处同词脱文——共同祖本或周甲本在前

  经韩国朴在渊研究,周甲本(朝鲜活字本)和周乙本文字比对,有4处周乙本出现“同词脱文”[3]

  例1.第一百八十五则“孔明以智伏姜维”,脱21字


周文业3-15  QQ截图20240416220526



  此处周乙本、夷白堂本和周甲本、夏振宇本比较,“激励三军”出现同词脱文21字。其他3例为:第一百九十六则“诸葛亮三出祁山”脱24字,第一百七十三则“孔明兴兵征孟获”脱25字,第二百二十一则“邓艾段谷破姜维”脱27字。

  此4例显示,周乙本有脱文因此不可能在前,只有周甲本在前,或两本有共同祖本。


周文业3-16  QQ截图20240416220526


  以上6个项目比较,2个项目无法判别先后,1个项目周甲本可能在前,1个项目周乙本可能在前,4个项目共同祖本可能性大。尤其是“圈发”,只有共同祖本最可能。

  因此周甲本和周乙本很可能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底本,此本很可能就是嘉靖壬子本,此本应该是:

l  插图:无图本。

l  圈发:逐字圈发,或无圈发。

l  黄承彦诗:岂惧皇天佑。

l  禅师名:普静。

l  关羽、普静对话:“颜良安在”和“云长安在”都可能。

l  4处都没有“同词脱文”。

 



[1] 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96—107页。

[2] 中川谕:《〈三国志演义〉版本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第96—107页。

[3] [韩] 朴在渊:《三国志通俗演义》(下),韩国学古房2008年6月,第1035—1036页。


以上摘录周文业著《古代小说数字化二十年》(中),河南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一版。


QQ截图20240411214721



  资料来源:周文业提供

  收录时间:2024年04月16日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