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陈寿 《三国志》 写在纸上的?


陈寿 《三国志》 写在纸上的?

 

陈寿 <wbr>《三国志》 <wbr>写在纸上的?

   

 

《三国志》是写在竹简上的吗?这个在史学界眼中似乎些许幼稚的疑问,近年来被南充一名叫洋卜为的男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4年底,绵阳三国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三国文化研究》发表了我的文章,对我提出《三国志》写于纸上的观点予以认同。”日前,记者见到洋卜为时,他正在租住屋中研读史料。
 

1 .抄《三国志》获得意外发现

今年4月,省社科院研究员、三国文化专家沈伯俊来南充讲学,洋卜为有幸与其交流,言及《三国志》话题,洋卜为直言,陈寿当年著《三国志》时,并非写在竹简上,而是作于纸上。

短时间的交流, 沈伯俊对洋卜为这一新颖的观点,虽没有深究和完全赞同,但觉得有些道理。

1993年,南充陈寿三国志研究会成立。多年来对三国文化十分感兴趣的洋卜为成为会员。虽然工作单位几经变化,但洋卜为对三国文化的研究一直没有停顿。10多年前,他萌发用毛笔小楷抄写《三国志》的想法,在身边朋友异样的目光中,他一抄就几年。最终,不仅完成了《三国志》抄写,使其成为珍贵的书法作品,而且还将11册《蜀书》一并抄完。

抄写《三国志》之举,自然得到圈内人的肯定和点赞。而洋卜为却在抄写中发现了一段有趣的文字,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即:刘禅继位时,南方出现叛乱。大臣李严写了5页纸的劝诫信,交人传给对方,不料,对方仅回了一页纸的信。

“既然《三国志》有用纸写信的记载,那么,写《三国志》的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有没有可能也用纸写呢?” 此疑问跃入洋卜为脑中,一直挥之不去。

接下来的时间里, 洋卜为一头扎入史料的汪洋,决心通过努力厘清此史实。
 

2. 官修《三国志》所用“左伯纸”

“陈寿所著《三国志》,是写在竹简上的,早已被众人认同。然而,《三国志》到底是不是写在竹简上的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洋卜为以“无之”署名的《〈三国志〉是写在竹简上的吗?》一文,在《三国文化研究》上发表后,引起省内外史学者的关注。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五号汉墓,出土西汉文景时期一张纸质地图,成为现知最早的纸张实物。西汉时期纸张粗糙,多为杂用,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张得以进入宫廷。皇帝用上了蔡侯纸。洋卜为从纸张产生的历史着手,将陈寿的人生放在这一大背景下,从中寻找《三国志》与纸张的关系。

蔡侯纸的问世,让大汉的书写材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官方,用纸代替竹简撰写文字,成为一种潮流。东晋文学家左思歌颂魏都、吴都、蜀都的《三都赋》,被爱才的司张华读后不由感叹:此赋媲美(班固)《两都赋》、(张衡)《西京赋》。《三都赋》因此声名鹊起,京都豪强权贵竞相传抄,以至一时间洛阳纸贵。

洋卜为认为,陈寿著《三国志》初时为私撰,而到完成之时,已为官修。陈寿所处的时代,宫廷用纸撰文已为常态,他没有必要用竹简作为书写载体。其用纸应该为“左伯纸”。所谓“左伯纸”即汉末魏初时,大书法家左伯监造的纸张,其以麻、楮和桑皮为原料,产于山东东莱,盛行于洛阳。
 

3. 揭“忤逆不孝”骂名谜底

陈寿完成《三国志》撰写,成就流芳百世的英名。然而,陈寿人生经历并不风顺。“他生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他是继母带大的。”2011年,洋卜为在《蜀书》抄写中,对陈寿的人生经历研究获得突破,正是这一突破,让他最终明白了陈寿生前为何背上“忤逆不孝”骂名。

陈寿入宫后,其显现的才华引起同为朝官的忌妒。当时,正处于新旧朝代更迭,他为了避免卷入权贵之争的漩涡,独身一人默默工作。但最终,他还是受到重臣张华的重视。陈寿没有想到,张华对他的重视,潜在的恶果已开始酝酿。

陈寿生母病逝时,陈寿住在安汉。尔后,陈寿由继母养大。为了感谢继母的恩情,他入朝为官时,特地将继母带上。陈寿父亲去世后,陈寿回家替父守孝三年。期间,他的继母因身体原因,一直留在京城。三年期满,经皇帝恩准,陈寿回朝。数年后,陈寿开始撰写《三国志》。就在《三国志》将要完成之时,他的继母去世。

继母去世前,陈寿曾向继母表示,将其送回家乡,身后好与父亲合葬。继母因可怜儿子写志时间紧,加上经济条件不宽裕,因此没有同意,表示身后就地安葬。陈寿顺从母意,继母去世后将其安葬于洛阳。

事后,陈寿的此举遭到朝中一些对他颇有意见者的攻击,特别是蜀国归顺到晋朝的官员们,骂他有悖纲常,是忤逆不孝之辈。
 

4 .研究解读刘禅的另一面

今年初,洋卜为主编的《三国志书院》,发表一篇题为《‘白帝托孤’刘禅在干嘛?》的文章,文章的作者就是洋卜为自己。

自从加入南充三国文化研究会后,挤时间研究三国文化,几乎成为洋卜为业余生活的全部。眼下他独身一人居住的三室一厅的出租房,因堆放太多的书稿、史料,而显得杂乱窄小。

正是由于抄写《三国志》和《蜀书》,让他得以重新细读、细品三国历史及文化。并从只言片语的记载中,挖掘到一些人们耳熟能详史实背后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白帝城托孤的精彩描述。小说以渲染的手法,详尽描绘了刘备临终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的情形。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率众官护送刘备的灵柩回到成都,宣读遗诏,皇太子刘禅承袭大汉统一之业。

按照小说的说法, 年轻的刘禅继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皇位承袭者。而洋卜为研究发现,此期间,京城发生了不少故事,其中,还有几分危急,而刘禅在这些故事中,以及化解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刘备病重时,汉嘉郡太守黄元乘京城兵力薄弱,率兵反叛。次年,诸葛亮带着一帮大臣到永安。身为储君的刘禅坐镇成都。面对黄元逼人战事、蜀汉后方告急态势,如何处置叛军,朝中众大臣莫衷一是。最终,刘禅采纳了老臣杨洪的建议,派兵前往镇压,结果黄元大败被捉。

事后,刘禅下令,将黄元斩首。由此可见,少年刘禅在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具备了统筹全局、知人善任的帝王风范。
 

5 .发起成立三国志书院

1996年, 南充三国志书院成立。而洋卜为在该书院的成立中,扮演了积极助推的角色。

20年来,洋卜为借助南充三国志书院的平台,积极举办书法培训班、硬笔习字班、行书班、国画班。个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均与三国文化相关。

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文化中,有关陈寿的记叙其实并不多,有关他家父的记载就更加少了。像陈寿这样才识过人,做人低调者,为何在继母安葬一事上,会招致同朝为官者们的攻击呢?

洋卜为研究发现,这缘于陈寿家父的影响。陈寿的父亲为马骏的高参,因受到牵连,回朝后受到髡刑,头发被剃了个精光。这在当时,已成为家族的耻辱。陈寿入朝后,虽然工作努力,为人低调,但最终还是受家父影响,依旧遭到不少人白眼。

前些年,有学者提出,《隆中对》的真正作者并非诸葛亮,而是陈寿。提出此观点的学者,依据大量的史料佐证这一观点,而身在南充的洋卜为,对此也有发现,并持相同的观点。

“此观点虽然有悖历史正统观, 但历史的真相就是如此。”洋卜为认为,比如郤正这个人,其才识和谋略很值得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现有史料有关他的记载少之又少,“对郤正其人的研究已有两年,但至今还无从下笔。”

虽如此,洋卜为表示有生之年定要将郤正其人研究个水落石出。 以丰富南充三国文化研究的百花园。
 

    

资料来源:新浪网  

转载时间:2020年01月16日  

转载网址:http://blog.sina.com.cn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